青少年憂鬱,家長或陪伴者如何減緩焦慮
文/實習心理師 郭靜璇
陪伴憂鬱症的孩子時常令家長感到身心俱疲,許多時刻可能也會想著「發生什麼事?」、「為什麼是我?」、「已經做的夠多了,為什麼還是沒有好轉?」、「我不想要這個孩子,我怎麼可以這樣想?」諸如此的疑問與自我否定。
當憂鬱症孩子伴隨自殺或自傷風險時,家長更是容易疲於奔命,面對自傷感到無能為力,看著孩子傷害自己,卻只能在一旁或是抱著孩子大哭。可能也試過以威嚇或肢體管教的方式,希望使其得到教訓,看看能否讓孩子停止這種嚇人的自傷行為,結果往往適得其反,越是如此,憂鬱症的孩子越覺得不被理解,反抗越是激烈。
身為陪伴者的家長,或許查詢過相關資訊,時不時還要幫忙擔任憂鬱症孩子與他人之間的翻譯,處理他人面對這情況的不諒解。例如:其他人認為憂鬱症是「裝的」,症狀是為了獲取更多關注或特權,家長太過軟弱讓孩子允許允求。認為是父母沒有好好管教孩子,才反覆被自殺自傷行為情緒勒索。家長應該要強硬一點!
另一方面,孩子上學是家長可以稍微喘息的時刻,可是當電話顯示是學校打來時,又感到心驚膽顫與厭煩,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又發生什麼事?凡此種種,都令人感到深沈的無助,在心中無語的吶喊,理智上知道要同理陪伴孩子,但情感上卻已漸漸不能負荷。大家都看到憂鬱症孩子需要幫忙,身為「成熟」的大人呢?難道就不能有喘息的空間嗎?心中閃過一絲疑惑「這種生活到底要過到什麼時候?」
此時身為憂鬱症孩子的陪伴者,若我們已經把能做的、能調整的,都施行了之後,首先要做的是「肯定自己」。是啊,情況總是反反覆覆,我們已經很努力了!因為憂鬱患者時常陷入負面的思考當中,我們能做的僅是陪伴。但往往有家長又會說「他不要我陪啊!他覺得我們大人很煩!」
以下就陪伴給予一些建議:
1.增加親子感情存款:
孩子情緒好的時候,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。如烹飪、討論劇情、出遊、討論動漫與遊戲等。單純的陪伴而不批判。當孩子覺得跟父母有共同話題,覺得親近會比較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2.傾聽討論:
孩子情緒穩定時,預告與說明接下來的計畫。如當下次憂鬱風暴來襲,家長可以怎麼做,擬定合宜的陪伴方式,或向孩子再次表明父母真的很在乎他。注意!僅是表達關愛,不宜在表達要求,如:我真的很愛你,但我也是為了你好,你應該...。「為了你好,應該...」聽在憂鬱症孩子耳裡是另一種壓力與焦慮,代表他又做錯事了,所以我們只要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就好了。
3.提供安全感:
當孩子處於憂鬱情緒,堅定溫和地告訴孩子,我們都在,不用擔心。但如果我狀況不好,我也會告訴你,到時會請誰(孩子信任的人)幫忙。
4.陪伴就醫:
如實地告知精神科(兒童心智科)醫師,患者的情況。穩定的服藥不中斷,藥效可能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作用。若藥物副作用過大,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換藥。過程中若憂鬱症狀好轉,請勿自行停藥,須與醫師討論後才可停藥,避免憂鬱情況惡化。
5.輔導資源介入:
尋求學校、社區心理衛生、諮商所等協助,透過諮商晤談陪患者探索想法,找出成因。有時候也需要家長一起參與改變的歷程,讓孩子知道家人是很在意與能夠傾聽他想法的。
6.緊急求助:
若憂鬱情緒來襲,也可撥打1980.1925.119進行求助。
陪伴憂鬱症的孩子是條不容易的路,先好好的肯定自己的付出,讓我們一起攜手前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若您有意願進行諮商,請填寫以下表單,並加入諮商所的賴(@547ifbnm),我們將為您進行派案
https://forms.gle/xuvxdvTV6d8M1hLy9